子痫前期可通过血压监测、尿蛋白检测、水肿评估、血液检查、胎儿监护等方式判断。子痫前期通常由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失衡、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1、血压监测:
血压持续升高是子痫前期的核心指标。妊娠20周后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需警惕,若间隔4小时两次测量均超标则高度怀疑。动态血压监测能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建议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
2、尿蛋白检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0m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提示肾脏损伤。试纸法初筛阳性需进一步检测,中段尿标本更准确。突发蛋白尿合并血压升高时,需排除尿路感染等干扰因素。
3、水肿评估:
病理性水肿多出现在面部和双手,晨起不消退且体重每周增加>2kg。按压胫骨前出现凹陷性水肿需记录深度和范围,但单纯下肢水肿可见于正常妊娠,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血液检查: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转氨酶升高2倍以上、血清肌酐>1.1mg/dl提示重度子痫前期。溶血指标如乳酸脱氢酶升高伴微血管病性溶血时,可能发展为HELLP综合征。
5、胎儿监护:
超声检测胎儿生长受限、脐动脉血流异常或羊水过少时需警惕胎盘灌注不足。胎心监护出现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
预防子痫前期需保证每日摄入60-80g优质蛋白,补充钙剂1000-1500mg,限制钠盐至5g/天。适度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定期记录体重变化和水肿情况。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