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引起的腹泻可通过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饮食不当、病原体感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吸附止泻: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肠道内病原体及毒素缓解腹泻,适用于病毒性或轻度细菌性肠炎。服药期间需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影响药效。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儿童及孕妇需遵医嘱使用。
2、抗感染治疗:
诺氟沙星作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针对性治疗细菌性肠炎。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18岁以下人群禁用,用药期间需补充水分预防结晶尿。
3、调节菌群: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益生菌株,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需用温水送服避免高温灭活,与抗生素联用需间隔3小时。乳糖不耐受者慎用,可能出现短暂腹胀等适应反应。
4、免疫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等免疫性肠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自身抗体产生有关,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或泼尼松控制炎症反应。
5、慢性病管理:
克罗恩病等慢性肠炎可能与肠道屏障缺陷、Th细胞失衡有关,常伴腹痛、体重下降。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可用于中重度病例,需定期监测结核感染风险。
急性期选择低渣饮食如米粥、软面条,恢复期逐步增加苹果泥、蒸山药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每日补充1.5-2升淡盐水,避免高脂乳制品。症状持续超48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时需及时就医,脱水患者可口服补液盐Ⅲ。适度腹部按摩配合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