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护理、体温监测、暂停哺乳、感染源控制等方式处理。产褥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产道损伤、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贫血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产褥感染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硝唑。用药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局部护理:
会阴伤口感染需每日用碘伏消毒,保持干燥清洁。乳房局部红肿可冷敷缓解,乳腺炎需排空乳汁,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3、体温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4次,持续超过38℃提示感染未控制。发热期间需增加水分摄入,物理降温无效时需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暂停哺乳:
细菌感染期间乳汁可能含致病菌,需暂停亲喂。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维持泌乳,治愈后经医生评估可恢复哺乳。
5、感染源控制:
产后恶露需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棉条。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哺乳前后清洁乳头,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治疗期间建议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暂停哺乳期间需定时挤奶预防乳腺堵塞,恢复亲喂前需对乳汁进行细菌培养检测。产后42天需复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确认感染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