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后可通过冷敷、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局部护理、预防感染等方式缓解症状。蚊虫叮咬引发的红肿瘙痒通常与蚊虫唾液蛋白引发的过敏反应、皮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冷敷处理:
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叮咬部位10分钟,血管收缩可减轻局部肿胀。避免直接接触冰块防止冻伤,间隔5分钟重复冷敷。冷敷能抑制组胺释放,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
2、外用药物:
涂抹含薄荷脑、樟脑的清凉药膏如风油精缓解瘙痒。炉甘石洗剂可收敛止痒,氢化可的松软膏适用于持续红肿。避免抓挠导致药物脱落,每日涂抹2-3次。
3、口服药物:
严重过敏时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伴随大面积红肿可短期使用泼尼松。儿童需选择地氯雷他定等儿童剂型,用药不超过3天。
4、局部护理:
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减少残留唾液蛋白。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水疱时保留疱皮,破损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5、预防感染:
叮咬处出现化脓、发热时需就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疼痛性脓疱,需口服头孢克洛。蜂窝织炎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
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1减少蚊虫叮咬概率,穿浅色长袖衣物物理防护。被叮咬后避免摄入海鲜、辛辣食物等发物。户外活动前喷洒避蚊胺驱蚊液,家中使用电蚊香降低蚊虫密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过敏体质人群可常备抗组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