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床后移可能由外力损伤、真菌感染、营养不良、银屑病、扁平苔藓等原因引起。
1、外力损伤:
频繁美甲、指甲修剪过短或外伤可能导致甲床与甲板分离。避免过度修剪指甲,减少使用化学性美甲产品,外伤后及时消毒包扎可降低风险。伴随甲下淤血或疼痛时需排除骨折可能。
2、真菌感染:
甲癣真菌侵蚀甲板与甲床连接处会导致甲床退缩。可能与共用修甲工具、足部潮湿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甲板增厚、变色。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环吡酮胺需持续使用3-6个月。
3、营养不良:
铁缺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甲床基质细胞再生。长期素食、消化吸收障碍人群易出现匙状甲伴甲床萎缩。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摄入可改善症状。
4、银屑病:
甲银屑病引发甲床角化过度,导致甲板"顶针样"凹陷与甲床分离。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有关,常伴随头皮鳞屑或关节疼痛。局部使用卡泊三醇软膏或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5、扁平苔藓:
自身免疫性炎症侵蚀甲母质会造成甲床永久性萎缩。典型表现为甲纵嵴和翼状胬肉形成,需通过皮肤活检确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可控制病情进展。
日常保持指甲适度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品;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B7的鸡蛋、坚果类食物;真菌感染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并定期煮沸消毒;银屑病患者建议进行低强度日光浴;出现多个指甲病变或伴随皮肤症状时应尽早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