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异常出血可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评估、病理活检等方式明确病因。子宫癌可能由HPV感染、雌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
1、病因筛查:
持续阴道流血需优先排除生理性因素,如排卵期出血、宫内节育器刺激。病理性因素需考虑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以及与子宫癌相关的HPV持续感染、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
2、诊断方法:
妇科双合诊可初步判断子宫形态异常,经阴道超声能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确诊需依赖分段诊刮术获取组织样本,病理检查发现腺体结构异常或癌细胞可明确诊断,肿瘤标志物CA125辅助评估病情进展。
3、伴随症状:
子宫癌患者可能合并阴道排液呈血性或脓性,晚期出现盆腔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消瘦贫血等全身消耗症状提示疾病进展,腰骶部放射痛需警惕肿瘤转移。
4、鉴别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见于围绝经期,凝血功能障碍可通过血小板检测排除。宫颈癌出血多呈接触性,子宫内膜癌出血多为无痛性,病理活检是鉴别金标准。
5、干预措施:
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子宫全切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配合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保留生育需求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适用于复发转移病例。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豆制品摄入调节雌激素。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负重运动,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盆腔MRI。出现发热或异常分泌物需立即复查,长期随访需关注淋巴水肿等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