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其他传播方式包括密切接触、食用受污染食物或水源。
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粪便中,通过被污染的手、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生食贝类等是常见传播媒介。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饮用生水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与感染者共用生活用品或发生性接触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托幼机构、集体宿舍等密闭环境中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感染者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症状期避免为他人准备食物。
被病毒污染的水产品如牡蛎、蛤蜊等可通过生食或未煮熟传播病毒。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即因食用被污染的毛蚶引起。食物充分加热至85℃以上持续1分钟可灭活病毒。
HAV在淡水环境中可存活数月,洪水或污水排放后易造成水源污染。发展中国家约30%甲肝病例与饮用水污染相关。旅行时应选择瓶装水,避免食用冰块或未经煮沸的当地水源。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输血或血制品传播较为罕见。母婴垂直传播概率低于5%,但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可能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
预防甲肝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贝类,水果蔬菜需彻底清洗。接种甲肝疫苗可提供长期保护,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旅行者可考虑接种。出现黄疸、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肝功能,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