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过敏原暴露、免疫失衡、鼻黏膜屏障功能异常、自主神经调节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约30%-50%患者存在家族过敏史,特定基因如HLA-DQ、IL-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发病相关。这类人群需加强环境过敏原筛查,优先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如使用防螨床品。
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通过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尘螨过敏者建议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品,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
Th2细胞过度活化导致IL-4、IL-5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
长期炎症导致鼻黏膜纤毛功能障碍,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可能与空气污染、频繁挖鼻等机械刺激有关,可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维护黏膜湿润度。
自主神经对血管舒缩调节失常,出现清水样涕。冷空气、烟雾等非特异性刺激可诱发症状,建议进行鼻腔冷热交替刺激训练。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饮食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油摄入,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鼻腔护理推荐每日2次生理盐水冲洗,花粉季外出佩戴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发哮喘时需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鼻后神经切断术或下鼻甲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