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前需注意空腹准备、药物调整、过敏史排查、心理调节、术前检查评估等事项。
血管造影通常要求禁食6-8小时,避免麻醉或造影剂引发呕吐导致误吸。可少量饮用清水,但需遵医嘱停止饮水时间。糖尿病患者需与医生沟通调整降糖方案,防止低血糖发生。检查当日避免穿戴金属饰品或衣物,减少影像干扰。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者需提前3-5天停药,降低出血风险。高血压患者应正常服用降压药,但利尿剂类可能需暂缓。造影前需向医生详细说明当前用药情况,包括中药或保健品。
碘造影剂可能引发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提前进行皮试。有海鲜或碘过敏史者应重点告知必要时改用钆造影剂。哮喘或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评估造影剂代谢风险,术前可能需水化治疗促进排泄。
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配合,焦虑者可练习深呼吸缓解紧张。了解检查流程包括穿刺部位局部麻醉、导管插入等步骤,消除对辐射量的过度担忧。签署知情同意书前确认已理解可能并发症如血肿、血管损伤等。
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心电图和胸片筛查心肺基础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考虑替代检查方案。女性需排除妊娠,避免辐射影响胎儿发育。
血管造影后需保持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出,每日建议饮用2000-3000毫升水或淡茶。观察穿刺点有无肿胀疼痛,出现发热或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术后饮食宜清淡,优先选择粥类、蒸鱼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一周内禁止提重物或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