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结节是肾上腺组织中的异常增生或肿块,可能由皮质腺瘤、髓质嗜铬细胞瘤、转移性肿瘤、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或感染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结节类型,通常无功能性,少数可分泌过量皮质醇或醛固酮。这类结节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直径小于4厘米且无激素分泌异常时可定期随访观察。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与RET、VHL等基因突变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三联征。确诊需检测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肺癌、乳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肾上腺,形成单侧或双侧结节。这类结节质地硬且生长迅速,需结合原发癌病史和PET-CT评估,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21-羟化酶缺乏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肾上腺皮质代偿性结节样增生,儿童期可能出现性早熟或电解质紊乱。诊断依赖激素检测和基因分析,需终身补充糖皮质激素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组织胞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形成肾上腺肉芽肿性结节,常伴随肾上腺功能减退。抗感染治疗同时需评估皮质醇水平,必要时给予激素替代疗法。
发现肾上腺结节后应完善激素水平检测和增强CT/MRI检查,功能性结节或恶性倾向者需内分泌科与外科联合诊疗。日常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饮食上控制钠盐摄入以预防醛固酮增多症相关高血压,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结节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