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韧带撕裂可能由运动损伤、意外扭伤、长期劳损、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差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淤血、活动受限、关节不稳等症状。
韧带撕裂后局部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通常在受伤后立即出现并逐渐加重。肿胀区域皮肤发亮,按压有凹陷性水肿。急性期可采取冰敷减少渗出,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
受伤瞬间出现锐痛,活动时加剧,压痛点在韧带附着处。疼痛程度与撕裂严重性相关,完全断裂时可能伴关节脱位感。需立即停止负重活动,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减轻牵拉痛。
韧带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皮下,24-48小时内出现紫红色瘀斑,逐渐向足底扩散。抬高患肢配合外用肝素钠软膏、七叶皂苷凝胶等药物促进淤血消散。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功能受限,内翻或外翻时疼痛显著。可能与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有关。需佩戴护踝支具限制异常活动,避免继发性损伤。
慢性损伤者表现为行走时关节打软腿、易反复扭伤。与韧带松弛度增加、本体感觉减退有关。建议进行平衡垫训练、弹力带抗阻练习增强稳定性。
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提踵训练。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韧带修复,适量摄入三文鱼、奇异果、杏仁等食物。若出现持续关节不稳或三个月未愈,需考虑关节镜韧带修复术或Broström-Gould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