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性生活刺激、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血尿等症状。
膀胱黏膜受炎症刺激导致敏感性增高,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严重时每10-15分钟需排尿一次。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影响睡眠,部分患者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排尿时尿道烧灼感是典型症状,尤其在排尿终末时疼痛加剧。炎症导致尿液酸碱度改变,刺激尿道神经末梢产生刺痛感,可能伴随会阴部或下腹部放射性疼痛。
膀胱区持续存在压迫性钝痛或坠胀感,体表投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触诊时可诱发压痛,膀胱充盈时症状加重,排尿后暂时缓解但很快复发。
约30%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淡红色。尿液常浑浊有絮状沉淀,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细菌,部分患者尿液有腐败性异味。
单纯性膀胱炎较少引起发热,若体温超过38℃需警惕肾盂肾炎。部分患者出现腰酸乏力,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细菌排出,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可适量食用蔓越莓、酸奶等调节尿路环境,急性期暂停游泳、骑行等运动。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发热需泌尿科就诊,中段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