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高危人群包括高龄产妇、多胎妊娠者、剖宫产产妇、胎盘异常者及存在妊娠合并症者。
35岁以上孕妇因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子宫收缩力减弱,分娩时更易发生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选择有急救条件的医院分娩,避免过度使用缩宫素。
双胎或三胎妊娠导致子宫过度膨胀,胎盘附着面积增大,分娩时胎膜破裂后羊水栓塞风险升高3倍。需严格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时配备多学科抢救团队。
手术切口使子宫血管直接暴露,羊水通过子宫壁静脉窦进入循环的概率增加5-8倍。择期剖宫产前应评估血小板计数,术中采用子宫切口保护技术。
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可能导致子宫血窦开放,与胎膜破裂共同作用时,羊水成分易渗入母体血液循环。这类孕妇需提前备血,分娩时避免人工破膜。
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羊水中的前列腺素等物质更易触发全身炎症反应。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分娩时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建议高危孕妇每日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增强血管弹性,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子宫血流,选择侧卧位休息减少子宫压迫。出现突发呼吸困难、低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启动羊水栓塞抢救流程,包括气管插管、输血及子宫切除术等综合措施。产后密切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至少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