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手术风险包括术后出血、创面感染、肛门狭窄、排便失禁、复发可能,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
手术创面血管结扎不彻底或凝血异常可能导致渗血,表现为肛门持续滴血或血块排出。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严重者需电凝或二次缝合。术后避免剧烈活动,监测血压及凝血功能。
肛门部位易受粪便污染,细菌侵入可能引发红肿热痛。感染与术中消毒不严、术后护理不当有关,需每日高锰酸钾坐浴,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出现脓液需切开引流。
瘢痕挛缩导致肛管直径缩小,与切除组织过多或愈合不良相关。表现为排便困难、细条状便,需定期扩肛治疗。严重者需行肛门成形术或Y-V皮瓣移植术。
术中损伤肛门括约肌或神经可能引发控便障碍,发生率约1%-5%。轻度失禁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重度需括约肌修补术。术前肌电图评估可降低风险。
慢性肛裂术后复发率约5%-10%,与便秘未纠正、创面愈合延迟有关。保持每日饮水2000ml,摄入火龙果、燕麦等高纤维食物,配合乳果糖软化粪便。
术后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两周内以鱼肉、蒸蛋等易消化食物为主。每日温水坐浴3次促进血液循环,术后1个月避免久坐骑车。恢复期进行提肛训练增强肌力,出现发热、剧烈疼痛需及时复查。长期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