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生存期受肝功能储备、并发症控制、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影响,5年生存率可达50%-80%。关键干预包括病因治疗、定期监测、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心理疏导。
酒精性肝硬化需严格戒酒,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非酒精性脂肪肝需通过减重5%-10%、控制血糖血脂逆转肝纤维化。病因控制可延缓疾病进展至失代偿期。
每3-6个月需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及甲胎蛋白检测。胃镜检查可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必要时行套扎术预防出血。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能动态评估肝功能储备。
每日蛋白质摄入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乳清蛋白、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可改善肌肉减少症。限制钠盐摄入低于2g/日,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在50%-60%。
腹水患者需限制液体摄入并口服螺内酯、呋塞米利尿。自发性腹膜炎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诺氟沙星。肝性脑病患者需调节肠道菌群,口服乳果糖或利福昔明减少血氨生成。
疾病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治疗依从性,正念减压训练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加入肝病患者互助组织有助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心理状态稳定可提升生存质量。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需坚持高蛋白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服用肝毒性药物,接种甲肝、乙肝、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通过多学科团队管理,部分患者可长期维持代偿状态达10年以上。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失代偿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