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症状可能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创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感觉异常、皮肤溃疡、疼痛、肿胀、坏疽等症状。
糖尿病足早期常见症状为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或灼热感。高血糖长期损伤周围神经,导致触觉、痛觉减退。患者可能无法感知鞋内异物或温度变化,增加足部损伤风险。日常需定期检查足部,避免赤脚行走。
足底或足趾部位易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神经病变使局部压力分布异常,血管病变导致组织供血不足。溃疡可能表现为边缘规整的圆形创面,基底苍白无渗液。需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
行走时出现足部肌肉疼痛,休息后缓解。这与下肢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有关,疼痛多发生于小腿后侧或足弓。伴随症状包括足部皮肤发凉、趾甲增厚。建议进行踝肱指数检测评估血管状况。
足背或踝关节出现非凹陷性水肿。糖尿病肾病引发蛋白尿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体液滞留。感染性肿胀常伴随皮肤发红、皮温升高。需区分心源性水肿,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
足趾或足跟出现紫黑色干性坏疽,与动脉完全闭塞相关。湿性坏疽表现为恶臭渗液,多合并厌氧菌感染。坏疽区域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清,可能快速蔓延。这种情况需紧急血管重建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双足,水温控制在37℃以下,清洗后彻底擦干趾缝。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及足趾部宽松的鞋子。避免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保暖。每周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饮食注意控制总热量,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