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与疖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上。皮脂腺囊肿由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疖子则是毛囊深部感染,以红肿热痛为特征。
1、病因差异:皮脂腺囊肿多因皮脂腺导管堵塞、角质堆积形成封闭囊腔,内容物为豆腐渣样皮脂分泌物。疖子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毛囊引发化脓性炎症,可能与多汗、擦伤、免疫力低下有关。
2、形态特征:皮脂腺囊肿呈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可推动,中央可见黑色开口,直径常为1-5厘米。疖子初期为红色硬结,逐渐形成黄色脓头,周围伴明显红肿,多小于2厘米。
3、症状表现:皮脂腺囊肿通常无痛,继发感染时出现压痛。疖子自发疼痛明显,触痛剧烈,可伴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破溃后排出脓血混合物。
4、并发症风险:皮脂腺囊肿感染后可能形成脓肿。疖子可能进展为痈或蜂窝织炎,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5、处理方法:皮脂腺囊肿未感染时无需处理,继发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完全切除囊壁可根治。疖子早期可热敷,成熟后切开引流,严重者需口服头孢氨苄、克林霉素等抗生素。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囊肿避免挤压摩擦,疖子患者应加强营养摄入。皮脂腺囊肿反复感染者建议外科切除,疖子频发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元素有助于皮脂腺健康,有氧运动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出现持续增大、破溃不愈或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