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稳定剂和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依巴斯汀可缓解瘙痒和红肿。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常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发挥作用。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于顽固性过敏性疾病。
1、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可能引起嗜睡,第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选择性阻断H1受体,副作用较小。这类药物能有效缓解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眼痒和流涕症状。用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地塞米松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短期使用可控制急性症状,长期应用需警惕骨质疏松和血糖升高。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适用于过敏性哮喘的维持治疗,需配合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3、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通过阻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塞和哮喘症状。与抗组胺药联用可增强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胃肠道不适。用药期间需注意监测情绪变化,儿童患者建议选用颗粒剂型。
4、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释放,适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的预防。滴眼液需在过敏季节前2周开始使用,鼻喷剂对花粉症有预防作用。药物起效较慢,不适合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治疗。
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治疗特应性皮炎等难治性过敏。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避免与葡萄柚汁同服。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针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需皮下注射给药。
过敏患者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饮食避免已知过敏原如海鲜和坚果,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运动选择室内游泳等低粉尘暴露项目,发作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长期过敏患者建议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