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升高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该指标异常通常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引起。
1、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病理性原因,可能与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等症状。抗病毒治疗需使用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药物,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2、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异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通过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可改善肝功能,必要时采用奥贝胆酸进行药物治疗。
3、药物性肝损: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立即停用肝毒性药物后,转氨酶多可自行恢复,重症需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4、酒精性肝病:长期饮酒会破坏肝细胞膜结构,戒酒是根本治疗措施。补充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修复,进展至肝硬化阶段需进行腹水引流等对症处理。
5、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时,需长期服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控制炎症活动,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
转氨酶升高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部分病因如病毒性肝炎存在传播风险。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肝功能持续异常超过两周或伴随皮肤黄染、腹水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