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霉菌素片可通过规范用药、监测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调整剂量、及时复诊等方式治疗。该药物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抗生素使用、糖尿病控制不佳、黏膜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1、规范用药:制霉菌素片需整片吞服,不可咀嚼或掰开。口腔含片需在口腔内缓慢溶解,阴道片需放置于阴道深处。用药频率和疗程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真菌感染易复发,足疗程治疗是关键。
2、监测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偶见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治疗期间建议每月检测转氨酶指标。出现肌肉疼痛或尿液变色需警惕横纹肌溶解症。
3、药物相互作用: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能增加肾毒性风险。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会升高血药浓度。抗酸药和止泻药会降低制霉菌素吸收率,需间隔2小时服用。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剂会加速药物代谢。
4、特殊人群用药:孕妇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应暂停母乳喂养。肝功能异常者需减量至每日1-2次。儿童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剂量,口腔念珠菌病推荐10万单位/次。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但需监测血药浓度。
5、治疗监测:深部真菌感染需每周复查真菌培养,口腔念珠菌病以症状缓解为评估标准。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HIV感染者需配合抗病毒治疗。治疗失败需进行药敏试验,考虑更换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使用制霉菌素片期间应保持低糖饮食,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饮用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加强口腔清洁使用碳酸氢钠漱口,阴道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适当进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出现持续发热、黏膜出血或意识改变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