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震荡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通常由外力冲击、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变性、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视网膜震荡可通过眼底检查、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巩膜扣带术等方式干预。
1、外力冲击:眼球受到钝性外力撞击时,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可能导致震荡性水肿。建议伤后立即冷敷并限制眼球运动,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底。
2、高度近视:眼轴延长导致视网膜变薄,震荡后更易出现裂孔。600度以上近视患者需每年散瞳查眼底,避免蹦极、拳击等剧烈运动。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牵拉:玻璃体液化后纤维条索拉扯视网膜,震荡可能诱发马蹄形裂孔。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增多时需及时就诊,YAG激光可切断牵拉条索,玻璃体腔注射奥克纤溶酶有助于液化。
4、视网膜变性:格子样变性区在震荡后易发展为全层裂孔。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围绕变性区建立屏障,对于已出现亚临床脱离者可考虑巩膜外垫压术。避免突然低头或负重动作。
5、炎症反应:震荡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发渗出性反应。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可减轻水肿,非甾体药物如溴芬酸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严重渗出需联合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
视网膜震荡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休息,每日摄入15mg玉米黄质和2mg叶黄素,避免摄入高盐食物。恢复期进行眼球转动训练时需控制幅度,三个月内禁止游泳或潜水。定期OCT检查可监测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视野检查有助于发现周边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