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可通过观察口腔黏膜白斑、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病史询问、鉴别诊断等方式确诊。该病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
1、黏膜检查:典型表现为口腔颊黏膜、舌面或上颚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临床常用棉签轻拭白斑进行显微镜检或真菌培养,发现念珠菌菌丝即可确诊。
2、症状评估:患儿常伴随拒食、流涎、烦躁哭闹等症状,哺乳期婴儿可能出现反复吐奶。病变广泛者可伴有低热,但体温通常不超过38℃,需与疱疹性口炎进行鉴别。
3、病史分析:重点询问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哺乳器具消毒情况及母亲是否有阴道念珠菌感染。早产儿、营养不良患儿或长期使用激素者属于高危人群,需结合免疫功能检查。
4、实验室检测:除直接镜检外,可进行pH试纸检测口腔酸碱度,鹅口疮患者口腔pH值常低于5.5。对于反复发作病例,建议进行血常规、免疫功能筛查及血糖检测。
5、鉴别诊断:需排除地图舌、口腔白斑病等疾病。地图舌的病变呈游走性且无痛感,白斑病则多发生于吸烟成人。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口腔白膜伴发热时,需警惕免疫缺陷疾病。
日常护理需注意哺乳前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应同时治疗母亲乳头真菌感染,避免交叉传染。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益生菌有助于恢复口腔菌群平衡,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复诊。保持患儿衣物及玩具清洁,避免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