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贪食症可能由心理压力、家庭环境、完美主义倾向、神经递质失衡、创伤经历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抗抑郁药物、营养干预、情绪管理训练等方式治疗。
1、暴食行为:患者反复出现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行为,常伴随失控感。典型表现为躲藏进食、快速吞咽、选择高热量食物。暴食后可能引发胃痛、腹胀等躯体不适,需通过规律三餐、减少食物储备等行为干预缓解。
2、清除行为:约75%患者采取催吐、滥用泻药等代偿行为。可能与体像障碍有关,表现为频繁称重、过度关注局部脂肪。口腔检查可见牙釉质腐蚀,需通过电解质监测、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进行医疗干预。
3、情绪波动:疾病常与焦虑、抑郁共病,发作前多有烦躁、空虚等情绪前兆。心理评估显示5-羟色胺水平异常,可采用氟西汀、舍曲林等SSRI类药物配合正念训练改善。
4、体像扭曲:患者对自身体重存在认知偏差,BMI正常仍持续节食。可能与社交媒体影响有关,表现为反复测量身体围度、回避社交活动。镜像疗法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可改善体像认知。
5、生理损伤:长期发作可导致食道撕裂、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胃镜检查可见反流性食管炎,心电图显示低钾血症改变。需住院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重度病例考虑奥氮平等情绪稳定剂。
日常护理需确保家庭环境无体重秤等触发物品,准备燕麦、希腊酸奶等饱腹感强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游泳或瑜伽等非竞技性运动,避免过度关注卡路里消耗。建立饮食日记监测触发因素,家庭成员需接受疾病教育避免批评性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