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通过调整剂量、监测血钙、选择活性维生素D、控制磷摄入、定期随访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肾功能不全可能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药物毒性、慢性肾病进展等因素引起。
1、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代谢障碍,常规剂量易导致蓄积中毒。建议将普通维生素D剂量减至每日400-800IU,或根据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个体化调整。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改用骨化三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
2、监测血钙:维生素D会促进肠道钙吸收,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钙能力降低。补充期间需每月监测血钙水平,将血钙控制在2.1-2.5mmol/L范围。出现多饮多尿、心律失常等髙钙症状时需立即停药。
3、活性制剂选择:肾衰竭患者肾脏1α羟化酶活性丧失,需直接补充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起始剂量为骨化三醇0.25μg/日,根据iPTH水平逐步调整。用药期间需配合低磷饮食,避免异位钙化。
4、磷代谢管理:维生素D会升高血磷,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摄入。建议将血磷维持在1.13-1.78mmol/L,可联合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司维拉姆。
5、定期随访:每3个月检测25羟维生素D、iPTH、血钙磷及肾功能。维持25羟维生素D在30-50ng/ml,iPTH在正常值2-3倍范围。透析患者需增加骨化三醇剂量至0.5-1.5μg/日。
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可摄入300ml低脂牛奶、50g北豆腐等富钙食物,配合日照15-30分钟。运动建议选择步行、太极等低强度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护理重点包括每日称体重、记录尿量、限制钠盐至3g/日,发现水肿或血压升高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