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高蛋白食物、控制进食速度、选择易消化食物、必要时使用营养补充剂等方式进行营养治疗。胃癌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部炎症、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胃癌患者需减少高盐、腌制、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新鲜蔬果比例。每日建议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主食选择小米粥、软面条等低纤维谷物。蛋白质来源优先选用鱼肉、鸡胸肉等白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2、补充高蛋白食物:每餐应保证20-30克优质蛋白,推荐食用鸡蛋羹、豆腐、低脂牛奶等。对于术后患者,可添加乳清蛋白粉补充营养。存在吞咽困难时,可将食物制成糊状或泥状,配合蛋白粉调制成营养流食。
3、控制进食速度: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日5-6餐,单次进食量控制在200毫升以内。餐前30分钟避免饮水,进食时保持坐姿,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4、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粗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选择冬瓜、南瓜等瓜类蔬菜。主食可选用发面馒头、软米饭,搭配山药、芋头等淀粉类食物增加热量摄入。脂肪来源以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为主,每日控制在25-30克。
5、使用营养补充剂: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短肽型营养制剂。存在消化道梗阻时需采用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营养素。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建议每周进行体重监测,保持BMI在18.5-23.9之间。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日活动30分钟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出现持续呕吐、吞咽梗阻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胃造瘘或空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师定期评估调整方案,配合肿瘤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