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不拔能否镶牙需根据牙根健康状况判断,保留健康牙根可进行覆盖义齿修复,残根感染则需拔除后种植或固定桥修复。具体方式包括残根评估、根管治疗、覆盖义齿、种植修复、活动义齿五种方案。
1、残根评估:通过X光片检查牙根长度、松动度及周围炎症情况。牙根剩余长度大于3mm且无感染时,可保留作为覆盖义齿基牙;严重吸收或伴有根尖病变的残根需拔除。保留牙根能延缓牙槽骨吸收,但需每半年复查一次。
2、根管治疗:对保留的残根需彻底清除感染牙髓,采用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根管。完成治疗的牙根需制作金属顶盖,防止义齿压迫导致根折。此方法适用于牙周膜完整的残根,修复后咀嚼效率可达天然牙60%。
3、覆盖义齿:在保留牙根上安装磁性附着体或球帽装置,增强义齿固位力。钴铬合金基托配合树脂牙冠能分散咬合力,避免损伤残根。这种修复方式适合下颌仅存2-3个残根的患者,使用维护需每日清洁基牙周围。
4、种植修复:拔除无法保留的残根后,植入纯钛种植体替代牙根功能。骨量不足时可进行上颌窦提升或骨增量手术,种植体与骨结合后安装氧化锆全瓷冠。该方案恢复咀嚼功能最佳,但需满足牙槽骨厚度>6mm的条件。
5、活动义齿:对于多颗残根无法利用的情况,采用树脂基托配合卡环固位。设计时应避免对残根施加侧向力,基托边缘需充分伸展增加稳定性。经济成本较低但异物感明显,夜间需取出清洁。
修复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清理残根周围;避免咀嚼硬物防止牙根折裂;定期进行牙周维护延缓骨吸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不低于1.2g/kg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增强牙龈抵抗力。适度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修复体使用3-5年后需重新评估调整,出现基牙疼痛或义齿松动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