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炎可通过肛肠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局部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肛门疾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肛周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日常需用高锰酸钾坐浴,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排便后清洁不彻底、内裤摩擦刺激可诱发炎症。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局部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缓解症状。
熬夜、压力大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炎。需保证7小时睡眠,补充维生素C和锌,适当进行快走、八段锦等运动增强体质。
痔疮、肛裂等疾病可能继发肛周炎,常伴排便疼痛、出血。需治疗原发病,采用马应龙痔疮膏、太宁栓等药物,必要时行痔切除术或肛裂切除术。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反复感染。需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每日检查足部及肛周皮肤。
饮食宜选择燕麦、芹菜等高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日饮水1500ml以上,便后温水坐浴10分钟;若出现发热或脓肿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