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可通过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泪道置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泪道炎症、外伤、鼻部疾病、泪道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溢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症状。
1、泪道冲洗: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清除分泌物和堵塞物。适用于轻度阻塞或炎症初期,操作简单无创,但需多次重复治疗。配合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氯霉素可增强效果。
2、泪道探通:用探针扩张狭窄部位,适合膜性阻塞患者。操作需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可能引起短暂出血。术后需使用激素类滴眼液如氟米龙、地塞米松预防粘连,联合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
3、泪道置管术:植入硅胶管维持泪道通畅3-6个月。适用于复发性阻塞,需定期冲洗维护。置管期间避免揉眼,防止导管移位。该方式保留泪道生理结构,成功率约70-80%。
4、泪囊鼻腔吻合术:建立泪囊与鼻腔新通道,适合骨性阻塞患者。手术需全身麻醉,术后鼻腔填塞48小时。可能并发鼻出血、吻合口瘢痕,需使用鼻腔喷雾如糠酸莫米松控制炎症。
5、泪囊摘除术:完全切除病变泪囊,仅用于恶性肿瘤或多次手术失败者。术后永久性改变泪液引流途径,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该术式可能遗留面部瘢痕,需谨慎选择。
日常护理应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热敷促进分泌物排出。饮食多摄入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眼球转动训练可改善局部循环,外出佩戴防风镜减少刺激。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急性泪囊炎,需及时眼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