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宫腔操作后感染、免疫力低下、性传播疾病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伴随发热、下腹痛症状时需静脉给药。
2、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能缓解组织水肿,每日治疗20分钟为宜。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配合卧床休息。
3、中药调理:湿热瘀结型可选用金刚藤胶囊、妇炎康片。中药灌肠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常用红藤、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材。月经期需暂停灌肠治疗。
4、生活方式调整: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采取半卧位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每日清洗外阴,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浆有助于组织修复。
5、手术治疗:盆腔脓肿形成需行腹腔镜脓肿引流术。输卵管卵巢脓肿可选择附件切除术。手术指征包括抗生素治疗72小时无效、脓肿破裂等急症情况。
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西兰花。适度快走、瑜伽等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但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孕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