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早期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粪便性状异常、里急后重感、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
1、排便改变:早期患者常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或排便次数增多。生理性因素如饮食结构变化可能诱发,但持续两周以上需警惕肿瘤刺激肠黏膜。建议记录排便日记,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
2、便血特征:粪便表面附着鲜红或暗红色血液,易与痔疮混淆。直肠肿瘤出血多混有黏液,呈果酱样。病理性因素可能与肿瘤表面溃破、血管侵蚀有关,通常伴随肛门坠胀感。需通过肠镜明确出血源。
3、粪便变细:肿瘤占位导致肠腔狭窄时,粪便呈铅笔状或扁条状。生理性因素如低纤维饮食可加重症状,建议摄入火龙果、奇亚籽软化粪便,避免用力排便造成肿瘤损伤。
4、里急后重:排便后仍有未尽感,或反复出现便意。病理性因素可能与肿瘤局部压迫神经有关,常伴随肛门疼痛。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必要时行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
5、体重下降: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肿瘤消耗能量及营养吸收障碍是主因,伴随贫血、乏力等症状。建议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并筛查肿瘤标志物。
日常需保持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饮食避免红肉及加工食品,优先选择白肉、十字花科蔬菜。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进行粪便隐血试验,高危因素者需定期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