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松弛可能由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高、激素水平下降、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妊娠分娩:妊娠期子宫增大及分娩时盆底肌过度拉伸是主要诱因,产后42天起可进行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收缩,配合腹式呼吸训练。阴道哑铃辅助训练能增强肌力恢复。
2、年龄增长:胶原蛋白流失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深海鱼类,每周进行2-3次游泳或瑜伽锻炼。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软膏治疗。
3、慢性腹压增高: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因素持续施压,需调整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推荐燕麦、火龙果等食材。同时进行呼吸模式再训练,避免屏气用力动作。
4、激素水平变化:围绝经期雌激素骤降影响肌肉血供,表现为阴道干涩和性交疼痛。低剂量雌三醇乳膏局部应用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后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5、神经损伤:糖尿病或盆腔手术可能导致支配神经受损,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中度脱垂可采用子宫托保守治疗,重度需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或经阴道网片植入术。
日常需避免久站久坐及重体力劳动,建议采用桥式运动强化臀肌,坐姿提踵训练可同步增强下肢循环。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盆底肌专项训练,持续3个月以上可显著改善轻度松弛症状。进行膀胱训练时需规律饮水,每2小时排尿1次逐步延长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