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与过敏性咳嗽可从病原体、症状特征、病程、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五个方面进行区分。
1、病原体差异: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具有强传染性;过敏性咳嗽则因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无传染性。前者需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后者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吸入激素为主。
2、症状特征:百日咳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回声,夜间加重;过敏性咳嗽多为持续性干咳,常伴鼻痒、打喷嚏。百日咳咳嗽后可能出现呕吐,过敏性咳嗽少见该症状。
3、病程区别:百日咳病程分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持续2-3个月;过敏性咳嗽呈发作性,脱离过敏原后缓解,病程不定。百日咳愈后获持久免疫,过敏性咳嗽易反复发作。
4、诊断方法:百日咳通过鼻咽拭子PCR检测或细菌培养确诊;过敏性咳嗽需结合过敏原皮试、血清IgE检测及病史综合判断。两者胸片表现不同,百日咳可见"三角征",过敏性咳嗽多无异常。
5、治疗手段:百日咳需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症需住院氧疗;过敏性咳嗽需避免过敏原,使用孟鲁司特钠或布地奈德雾化。百日咳患者需隔离,过敏性咳嗽需环境控制。
预防百日咳应接种百白破疫苗,过敏性咳嗽患者需保持室内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百日咳患者可食用蜂蜜缓解咳嗽,过敏性咳嗽需规避已知过敏食物。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过敏季节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