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静脉补液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急性阑尾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阑尾炎多与细菌感染相关,临床常用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生素需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疗程通常持续5-7天。合并腹膜炎时需联合用药。
2、止痛管理: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需注意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进展,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和腹部体征变化。
3、静脉补液:患者因呕吐、禁食易出现脱水,需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同时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
4、手术治疗: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需急诊手术,常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或开腹手术。术后需继续抗生素治疗,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5、术后护理:术后24小时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切口保持干燥清洁,术后一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感染指标。
阑尾炎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选择小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进行床边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术后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出现持续发热或切口渗液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