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后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暂停性生活、观察出血量等方式处理。宫颈癌筛查后出血通常由宫颈黏膜损伤、凝血功能异常、宫颈炎症、操作不当、宫颈病变等原因引起。
1、局部压迫:
使用无菌纱布或卫生棉条轻柔压迫出血部位10-15分钟。避免使用卫生巾内置棉条造成二次摩擦损伤。压迫期间保持平卧位减少盆腔充血。若压迫后仍有渗血可重复操作一次。
2、活动限制:
筛查后48小时内避免跑步、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提重物不超过3公斤,减少盆底肌肉收缩。久坐不超过2小时需站立活动,防止静脉淤血加重出血。
3、清洁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次,水温控制在37-40℃。禁止使用阴道冲洗器或护理液灌洗。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勤换纯棉内裤。出血期间禁用盆浴或游泳。
4、暂停性行为:
筛查后需禁欲至少72小时。恢复性生活后建议使用避孕套1个月,避免精液刺激宫颈创面。性交后出现鲜红色出血需立即就诊。
5、观察症状:
出血量与月经期对比,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天以上需就医。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提示感染可能。剧烈腹痛伴出血需排除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筛查后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促进凝血,每日饮水1500ml稀释尿液减少刺激。两周内避免骑自行车等会阴部受压运动,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如出血同时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应及时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定期筛查人群可建立个人出血记录档案,对比历次筛查后出血情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