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可通过孕激素受体调节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非甾体抗炎药、止血药物、中成药等方式治疗。子宫肌瘤通常由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细胞增殖失衡、血管生成异常等原因引起;子宫腺肌症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激素受体异常、免疫功能障碍、机械损伤、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贫血、不孕、盆腔压迫等症状。
1、孕激素受体调节剂:
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受体抑制肌瘤生长,适用于短期缩小肌瘤体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局部释放孕激素,减少月经量并缓解腺肌症疼痛。地诺孕素能选择性调节子宫内膜,改善异常出血症状。
2、GnRH激动剂:
亮丙瑞林通过下调垂体功能制造暂时性绝经状态,使肌瘤缩小40%-60%。戈舍瑞林需联合反向添加疗法预防骨质流失,适用于术前辅助治疗。曲普瑞林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活性,缓解腺肌症相关盆腔痛。
3、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痛经症状,适合月经期短期使用。塞来昔布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可长期用于慢性盆腔疼痛管理。萘普生钠兼具镇痛抗炎作用,能改善子宫痉挛性疼痛。
4、止血药物:
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月经失血,尤其适合合并贫血患者。酚磺乙胺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辅助控制不规则阴道出血。血凝酶口服制剂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改善凝血功能异常。
5、中成药调理:
桂枝茯苓丸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抑制肌瘤血管生成,需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散结镇痛胶囊含莪术等成分,可缓解腺肌症继发性痛经。宫血宁胶囊能双向调节子宫收缩,减少经期出血量。
日常建议增加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摄入以预防贫血,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蜂王浆等保健品。适度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月经期可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每3-6个月需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出现严重贫血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