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外翻可能由长期便秘、妊娠分娩、盆底肌松弛、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提肛锻炼、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肛门环缩术、经腹直肠悬吊术等方式治疗。
1、便秘因素:长期排便用力增加腹压,直肠黏膜下移导致外翻。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饮用1.5升水,培养定时排便习惯。香蕉、燕麦、火龙果可软化粪便。
2、妊娠损伤:胎儿压迫使盆底支持结构松弛。产后42天开始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收缩肛门动作,配合桥式运动强化盆底肌。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
3、肌肉退化:年龄增长导致肛提肌萎缩。进行肛门收缩保持训练,吸气时收缩肛门持续5秒,每天重复30次。游泳、瑜伽可延缓肌肉退化。
4、直肠脱垂:肠壁全层脱出需医疗干预。可能与慢性咳嗽、结缔组织病有关,表现为排便后肿物脱出、黏液渗出。注射聚桂醇硬化剂或采用肛门环缩术治疗。
5、括约肌损伤:外伤或手术致控便功能异常。常伴随肛门失禁、皮肤湿疹。经腹直肠悬吊术或人工括约肌植入可重建功能,术后需进行生物反馈训练。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摄入,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便后温水坐浴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症状持续加重或发生嵌顿需立即就医,突发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发生绞窄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