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是生长在子宫颈表面的良性赘生物,通常呈红色或紫红色,形态多为舌状或指状,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表面光滑或伴有糜烂,质地柔软易出血。
1、外观特征:息肉多呈现鲜红或暗红色,与周围正常黏膜颜色差异明显。基底部分可能带蒂或广基,蒂部较细的息肉活动度较大。表面可能覆盖单层柱状上皮或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伴有充血或溃疡面,接触性出血是常见表现。
2、生长位置:好发于子宫颈外口处,尤其常见于宫颈管黏膜皱襞区域。通过妇科窥器检查可见息肉从宫颈口突出,较大息肉可能脱出至阴道内。约70%为单发,30%为多发性生长,常伴随宫颈慢性炎症改变。
3、触诊特点:妇科双合诊检查时触及质软包块,轻微触碰可能导致渗血。带蒂息肉可随宫颈移动,广基息肉与宫颈连接紧密。息肉组织脆性较高,棉签擦拭时易出现点状出血,需与宫颈癌进行鉴别诊断。
4、伴随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或白带带血丝,白带量增多呈黏液脓性。部分出现月经间期点滴出血,绝经后妇女可能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合并感染时分泌物呈黄色伴异味,但约30%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5、检查方法:阴道镜下可见树枝状血管分布,醋酸试验后呈现葡萄状改变。病理活检可确诊组织类型,常见为宫颈管黏膜息肉、纤维上皮息肉两种。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息肉基底深度,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可能。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建议选择纯棉透气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每年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妇科就诊。适度增加深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摄入,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