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不会通过共餐传播。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日常社交活动如共用餐具、握手、拥抱均无传染风险。
1、传播途径: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含病毒体液是主要感染方式,如输血、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消化道不具备病毒复制条件,胃酸可灭活病毒。
2、病毒特性:HBV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56℃加热30分钟即可灭活。病毒无法通过完整消化道黏膜侵入,唾液中的病毒载量极低,正常共餐时接触的病毒量远低于感染阈值。
3、免疫防护:接种乙肝疫苗可产生表面抗体,有效阻断病毒感染。我国实施新生儿普种政策后,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完成三针疫苗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0%以上。
4、高危场景:需警惕纹身、修脚等可能造成皮肤破损的服务。不规范医疗操作如重复使用针具、牙科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传播病毒。家庭成员中若有感染者,建议分开使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
5、检测确认:怀疑暴露者可检测乙肝两对半,表面抗原阳性需进一步检查病毒载量。意外暴露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紧急阻断,同时接种疫苗。
日常饮食注意分餐制更符合卫生习惯,但无需因乙肝过度焦虑。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酒精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有助于维护肝功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指标,表面抗体滴度不足时及时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