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脓疱、瘙痒、脱发等症状。
1、红肿:
毛囊炎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温热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红肿范围常超过毛囊区域,需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日常可用碘伏消毒,保持患处干燥。
2、疼痛:
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刺痛或灼痛,常见于须疮、头皮毛囊炎等部位。疼痛程度与感染深度相关,深部毛囊炎可能伴有搏动性疼痛。热敷可缓解浅表疼痛症状。
3、脓疱:
毛囊开口处形成黄白色脓头,周围有红晕。脓液积聚可能导致毛囊破坏,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可促进消退。
4、瘙痒:
马拉色菌等真菌性毛囊炎常伴剧烈瘙痒,好发于胸背多汗区域。过度搔抓会加重皮肤屏障损伤,建议使用酮康唑洗剂清洗,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5、脱发:
反复发作的头皮毛囊炎可破坏毛囊结构,导致永久性脱发。瘢痕性脱发多与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有关,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毛囊纤维化。
保持清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皮脂分泌。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时间佩戴紧身帽或头盔。每日清洁皮肤后及时擦干,选择无刺激的沐浴产品。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需及时皮肤科就诊,顽固性病例可能需口服多西环素或进行脓肿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