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药物性白内障可能由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缩瞳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引起。

1、激素类药物:长期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可能干扰晶状体代谢,导致后囊下混浊。建议定期眼科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泼尼松

泼尼松 生产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立即购买

2、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长期使用可沉积于晶状体前囊,形成星状混浊。用药期间需每半年进行裂隙灯检查,发现早期病变需考虑更换药物。

3、缩瞳剂应用:毛果芸香碱等胆碱能药物长期滴眼可能通过瞳孔阻滞机制诱发前囊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需权衡利弊,可考虑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替代治疗。

4、烷化剂化疗: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通过氧化应激损伤晶状体上皮细胞。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应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并加强眼部防护。

5、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能改变晶状体蛋白构象,与紫外线协同作用加速混浊。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严格防晒,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预防药物性白内障需平衡原发病治疗需求与眼部保护,高风险人群应每3-6个月进行视力筛查。日常增加深色蔬菜、蓝莓等富含花青素食物的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眼部微循环。出现视物模糊、眩光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晶状体透明度检查,必要时考虑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上一篇:肱骨骨折要注意什么事项 下一篇:手脱皮是缺什么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