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足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哺乳方式、保持良好情绪、适度按摩、服用催乳颗粒等方式改善。产后泌乳不足可能与营养缺乏、哺乳频率不足、精神压力、乳腺导管堵塞、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
1、营养补充: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建议多食用鲫鱼豆腐汤、酒酿蛋花、花生猪蹄汤等富含优质蛋白和脂肪的食物。维生素B族和铁元素缺乏可能影响乳汁合成,可适量补充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
2、哺乳技巧:新生儿每日有效吸吮应达8-12次,单侧哺乳时间不少于15分钟。采用摇篮式或橄榄球式哺乳姿势,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晕。夜间持续泌乳素分泌高峰时段需保持哺乳。
3、情绪管理:焦虑抑郁会抑制催乳素分泌,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正念冥想或深呼吸练习。家人应分担育儿压力,避免产妇过度劳累。严重情绪障碍需心理咨询干预。
4、乳腺疏通:哺乳前用40℃热毛巾敷乳房5分钟,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螺旋式按摩。发现硬块时可尝试卷心菜叶冷敷,配合指腹环形按压。专业通乳师手法疏通每周不超过2次。
5、药物辅助:催乳颗粒主要含黄芪、当归、王不留行等中药材,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缺乳。服药期间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垂体性泌乳障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等西药。
哺乳期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2500ml,避免摄入薄荷、韭菜等可能抑制泌乳的食物。适当进行扩胸运动和肩部环绕可改善血液循环,哺乳间隙使用吸奶器规律排空能刺激乳汁分泌。持续3天以上泌乳量锐减或伴随发热需排除乳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