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通过抗凝药物、心率控制药物、节律控制药物、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中药辅助等方式治疗。房颤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原因引起。
1、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血栓,抗凝药物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需定期监测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无需频繁监测,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抗凝治疗需评估出血与血栓风险,禁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
2、心率控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降低心室率,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䓬可选择性作用于房室结,对支气管影响较小。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适用于心衰伴房颤患者,需警惕中毒反应。目标静息心率控制在80-100次/分。
3、节律复律:普罗帕酮通过阻滞钠通道恢复窦性心律,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室功能影响较小但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决奈达隆适用于阵发性房颤维持治疗,禁用于永久性房颤。药物复律成功率约50%,复发率较高。
4、基础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可延缓心房重构,适用于高血压伴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作用减少房颤复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使用甲巯咪唑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酒精性房颤需严格戒酒,补充维生素B1预防心肌损伤。
5、中药调理:稳心颗粒含甘松提取物可调节离子通道,减少房颤发作频率。参松养心胶囊通过改善心肌微循环维持电稳定性。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需注意相互作用,如丹参制剂可能增强华法林效果。针灸内关穴可辅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房颤患者需低盐饮食控制血压,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进食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不超过220-年龄×0.6。定期监测脉搏节律,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用药信息。戒烟限酒,保持BMI在18.5-23.9之间。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应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