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功能完全停止,临床表现为深度昏迷、脑干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脑死亡判定需通过严格医学检查确认,如脑电图平直、脑血流停止、阿托品试验阴性等标准。
1、全脑功能丧失:脑死亡的核心特征是大脑皮层、脑干等所有脑组织功能永久性终止,与植物状态存在本质区别。患者无任何意识活动,疼痛刺激无反应,需依赖呼吸机维持氧合。
2、临床判定标准:诊断需满足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三项基本条件。确认试验包括脑电图呈电静息状态、经颅多普勒显示脑血流停止、体感诱发电位引不出波形等客观证据。
3、不可逆性特征:脑死亡后脑组织会发生自溶,即使通过医疗手段维持心跳,脑功能也无法恢复。区别于可逆性昏迷,脑死亡患者72小时内复查结果无变化才能确诊。
4、法律意义:我国将脑死亡作为个体死亡的判定标准之一,需由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等专家组成团队进行判定。确认后可用于器官捐献的法律依据,但需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伦理争议:部分文化传统认为心跳停止才是死亡标准,存在脑死亡与心死亡标准的争论。医学界强调脑死亡者已丧失人格属性,继续治疗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脑死亡患者需在ICU进行生命支持期间保持体温管理,避免低体温影响判定准确性。家属应接受专业心理疏导,理解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本质差异。器官捐献前需进行肝肾心肺功能评估,确保移植器官质量符合医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