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伴侣同治、避免性接触、定期复查、症状监测等方式治疗。淋病通常由淋球菌感染引起,可能与不洁性行为、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道脓性分泌物、排尿疼痛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淋病首选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禁止饮酒,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2、伴侣同治:确诊淋病后,近期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查和治疗。即使伴侣无症状,也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未彻底治疗前需严格避免性接触,防止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3、症状监测:治疗开始后2-3天分泌物应明显减少,1周内疼痛症状缓解。若持续存在发热、睾丸肿痛或盆腔压痛,提示可能并发附睾炎或盆腔炎,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4、定期复查:完成抗生素疗程后,需间隔1-2周进行尿道分泌物复查。核酸扩增检测可确认病原体是否清除。治疗失败者需做药敏试验,更换敏感抗生素再次治疗。
5、预防复发:治愈后应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高危性行为。合并衣原体感染者需延长用药周期。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免疫抑制患者需评估是否需延长疗程。
淋病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ml饮水,促进细菌排出。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内裤需每日煮沸消毒,避免盆浴防止交叉感染。治愈后3个月内建议每月复查,直至连续3次检测阴性可确认彻底治愈。日常可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