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鉴别诊断等方式确诊。该疾病通常由尿路感染逆行传播、前列腺结石、免疫力低下、长期憋尿、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
1、症状评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表现为反复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可伴随会阴部胀痛或射精后不适。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需高度怀疑,但需注意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重叠。建议记录排尿日记辅助诊断。
2、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按摩液检查显示白细胞>10个/HP且卵磷脂小体减少具有提示意义。尿常规可见脓尿或菌尿,尿四杯试验能定位感染来源。血常规可能显示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3、影像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可观察腺体结构变化,如钙化灶或脓肿形成。MRI对鉴别前列腺癌有帮助,CT适用于评估盆腔并发症。影像学正常不能排除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
4、细菌培养:前列腺按摩液或精液培养出致病菌是确诊金标准,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选择,需注意采样前停用抗生素至少1周。
5、鉴别诊断:需排除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症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肛门指检可评估前列腺压痛程度,PSA检测用于中老年患者癌症筛查。
日常应避免久坐骑车、保持规律性生活、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饮食推荐西红柿、南瓜籽、三文鱼等富含抗氧化物质食物,限制酒精及辛辣刺激。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或温水坐浴,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查尿培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