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压高可通过头高位卧床、渗透性利尿剂使用、脑脊液引流、控制原发病、镇静镇痛等方式快速降压。颅压升高通常由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体位调整:保持头颈部抬高15-30度可促进脑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旋转,防止颈静脉受压。该措施适用于各类颅高压患者,配合心电监护可实时观察血压变化。
2、渗透性治疗:甘露醇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促使脑组织脱水,常用20%浓度静脉滴注。高渗盐水可替代使用,尤其适合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渗透压差过大引发反跳性颅压增高。
3、引流减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能直接释放脑脊液,适用于脑积水导致的颅高压。腰大池引流需谨慎,存在脑疝风险。两种手术均需严格无菌操作,引流速度控制在5-10ml/h。
4、病因控制:脑肿瘤患者需紧急切除占位病变,脑出血者可行血肿清除术。中枢感染应静脉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代谢性因素需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5、辅助治疗:苯巴比妥可降低脑代谢率,芬太尼能缓解疼痛导致的血压升高。亚低温治疗维持体温32-34℃可减少脑氧耗。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调整,目标值控制在20mmHg以下。
控制每日液体入量在1500-2000ml,限制钠盐摄入低于5g/日。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逐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监测瞳孔变化与意识状态,警惕脑疝前驱症状如喷射性呕吐、库欣三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