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脱落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组织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急情况。斑块脱落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流剪切力改变、炎症反应、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
脱落的斑块碎片随血流移动,可能堵塞远端较小血管。动脉栓塞常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或下肢动脉,导致相应区域供血中断。日常需控制血压血脂,避免剧烈运动或外力撞击血管部位。
冠状动脉斑块脱落可能完全阻塞血管腔,心肌细胞因缺氧坏死。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胸痛、冷汗及呼吸困难。急性期需立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药物可选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肝素。
颈动脉或脑动脉斑块脱落引发脑栓塞,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或意识模糊。治疗需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二级预防常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等药物。
下肢动脉斑块脱落导致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严重时出现肢体发绀、坏疽。轻症可通过步行锻炼改善侧支循环,重症需行血管成形术或旁路移植术。
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栓塞可分别引起肾功能衰竭、肠坏死。这类急症需血管外科紧急处理,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西洛他唑。
预防斑块脱落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每日摄入500克蔬菜水果有助于抗氧化,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改善血管弹性。定期监测血脂血糖,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突发剧烈胸痛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