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真菌感染可通过避免直接接触、规范用药、保持干燥、隔离个人物品、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免疫低下、环境潮湿、共用物品、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避免直接接触:真菌具有传染性,直接皮肤接触可能导致传播。患者应避免握手、抚摸他人皮肤,尤其注意不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接触。日常可佩戴透气棉质手套减少传播风险。
2、规范药物治疗:局部使用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软膏或特比萘芬凝胶等抗真菌药物。感染面积较大或伴随甲癣时,需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系统用药。用药需持续至症状消失后1-2周。
3、保持患处干燥:真菌在潮湿环境易繁殖。洗手后立即擦干指缝,可外涂达克宁散剂吸湿。避免长时间浸泡双手,从事涉水作业时需穿戴防水手套。夜间可使用含明矾的泡手液减少出汗。
4、隔离个人物品:毛巾、指甲剪、手套等需单独存放并定期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健身器械、键盘等高频接触物品。衣物建议60℃以上热水洗涤,阳光暴晒6小时以上杀灭孢子。
5、增强免疫功能:长期熬夜、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会加重感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适量食用大蒜、生姜等天然抗真菌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提升抵抗力。
患者需每日观察皮损变化,若出现水疱化脓、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就医。饮食注意减少高糖食品摄入,选择糙米、荞麦等低升糖指数主食。护理期间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抓挠导致自体接种传播。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优先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真菌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