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可通过种植牙修复缺失牙齿,需评估骨密度、全身疾病、口腔卫生、经济条件、术后护理等因素。
牙槽骨质量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因素。骨质疏松或长期缺牙导致牙槽骨吸收的老年患者,需通过锥形束CT评估骨量。骨量不足者可考虑骨增量手术,如上颌窦提升术或引导骨再生术,但需延长3-6个月愈合期。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压低于140/90mmHg。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在术前调整用药方案,阿司匹林可能需暂停5-7天,华法林需过渡为低分子肝素。
牙周炎患者需先完成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种植体周围炎风险高者可选择抗菌涂层种植体。日常使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配合0.12%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斑堆积。
骨结合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宜选用亲水性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如Straumann SLActive或NobelActive。全口无牙颌患者可选择All-on-4技术,利用倾斜植入避开解剖结构,实现即刻负重。
术后3个月避免啃咬硬物,每6个月进行专业维护清洁。使用超软毛牙刷和牙缝刷清洁种植体颈部,每年拍摄X线片监测骨吸收情况。夜间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保护种植体。
老年种植牙患者需保持均衡营养摄入,每日补充800-1000mg钙和400-800IU维生素D促进骨结合。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种植体微动。术后24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热敷促进愈合。吸烟者需戒烟至少2周,尼古丁会显著降低种植体存活率。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螺丝松动、修复体折裂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