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是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可能由感染性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尘肺病、血管异常等因素引起。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形成肉芽肿性结节,常伴随低热、盗汗。真菌感染如曲霉菌病可能引发炎性假瘤,这类结节多需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或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治疗。
错构瘤由异常增生的软骨组织构成,生长缓慢。炎性假瘤多与既往肺炎相关,CT显示边缘光滑,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可能诱发矽肺结节,煤矿工人多见。石棉暴露者易出现胸膜斑伴肺结节,这类患者需立即脱离污染环境并佩戴防护装备。
原发性肺癌结节多呈分叶状伴毛刺,可能与吸烟史相关,常表现为咯血、消瘦。转移性肺癌多为多发结节,需排查乳腺癌、结肠癌等原发灶。
肺动静脉畸形可表现为孤立结节,增强CT可见血管强化。肺梗死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多见,多伴随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建议每日摄入300克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吸烟者需立即戒烟。初次发现肺结节应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若结节增长超过8毫米或出现毛刺征等恶性特征,需及时进行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手术切除。